从心理角度看减肥
“楚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说的是楚灵王对腰身纤细的女子感兴趣,所以便有很多的女子不吃不喝以投其所好,以至于最后饿死了。时间虽然过去了两千多年,楚灵王的“幽灵”却仿佛还在我们的身边徘徊,现代众多男女对减肥的巨大兴趣就是证明。其中也不乏快要饿死的以及已经饿死的,这些人被现代医学认为是患了一种病,叫做神经性厌食症。
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其诊断标准是:故意控制进食量,同时采取过量运动、引吐、导泻等方式以减轻体重;体重显着下降,降至标准体重的75%以下;担心发胖,甚至明显消瘦仍自认太胖,医生的解释、忠告无效;女性闭经,男性性功能减退,青春期前的患者性器官发育不良等等。绝大多数神经性厌食症患者为13岁至20岁的青少年女性,她们一般能够正常学习和工作,并且学习成绩不错,与人交往也很活跃,但可能有一些性格弱点,如做事过分追求完美,行为讲究规范,环境讲究整洁,比较固执己见,拒绝求医,有焦虑和抑郁情绪,对自己的欲望表达较少,自我控制过多。从发病率来说,在女学生中,大约有1%的人有厌食症状,而在芭蕾舞演员及其他强调体形的职业中,发病率要更高一些。明确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症的患者,需要药物治疗甚至住院治疗。
从深层的动机上看,一些青春少女过度热衷于减肥(如无肥可减之人仍声言减肥),可能是下意识地拒绝成长的表现。对女性来说,生理上成长的标志就是第二性征的出现。第二性征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皮下脂肪增厚,这是为成年后受孕、生育所做的物质上的准备。一个女孩如果不希望自己“丰满”,可以被理解为拒绝在自己身上出现第二性征,也可以进一步地被理解为不愿意成为母亲。她还把自己当成孩子,希望像孩子一样受到关心、呵护和宠爱。她希望通过身体上的没有准备好的状态,来说明她在心理上也没有准备好。
对许多人来说,减肥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娱自乐的“游戏”。我们在吃喝中享受着自己照顾自己的愉悦,而在过度吃喝之后,我们又要花不少心思去防止过剩的食物变成我们身上过剩的脂肪,这是对自己的又一次重视和关心。
在楚灵王时期,人们知道饮食与肥胖的关系,因为他们知道要腰细就必须少吃。但他们并不知道心理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心理因素是造成肥胖的重要原因之一,肥胖是典型的心身疾病。其发生过程是:内心冲突导致焦虑,饮食是降低焦虑的有效方式,饮食过多便会直接导致肥胖。然后肥胖本身又会导致新的内心冲突,增加新的焦虑,这些焦虑又可能需要更多的饮食来消除,如此恶性循环,轻者会发展成为一般的心理障碍,如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等,重者便会发展成为上面提到的神经性厌食症。
由上可以看出,无论是从防止发胖来说,还是从科学减肥来说,心理因素都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