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中医药材 > 正文 >>

越橘叶

《中药大辞典》:越橘叶

【 拼音注音 】
Yuè Jú Yè
【 别名 】

熊果叶(《新疆中草药手册》)。

【 出处 】

《国药的药理学》

【 来源 】

为杜鹃花科植物越橘。6月间开花时采叶,晒干,贮干燥处。

【 生境分布 】

生于高山针叶林下或灌木丛中。分布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

【 原形态 】

越橘,又名:温普(《盛京通志》),红豆、牙疙瘩。

常绿矮小灌木,高10~12厘米。茎直立,小枝细,灰褐色。单叶互生,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厘米,宽6~10毫米,先端圆钝,基部楔形,全缘或近全缘,叶缘有细毛,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有腺点;叶柄长0.5~3毫米,有白毛短总状花序,生花数朵;萼短钟状,4裂;花冠钟形,长4~6毫米,白色或带粉红色,裂片4,广卵形;雄蕊8,花丝有毛;花柱丝状,超出于花冠外。浆果近球形,熟时橘红色,径5~7毫米。花期6~7月。果期8月。

本植物的成熟果实(越橘果)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 化学成分 】

含熊果酚甙、熊果酸、洋梨甙、毛柳甙、4-羟苯基、β-龙胆二糖甙、金丝桃甙、萹蓄甙、槲皮素3-D-葡萄糖-L-鼠李糖甙。2-o-咖啡酰基熊果酚甙、异槲皮甙。又含焦性儿茶酚型鞣质7.9~8.2%,中有d-儿茶精、l-表儿茶精、d-没食于儿茶精。

【 药理作用 】

干燥全草的5%提取液对雄蛙有抗性激素作用,此作用并非由于鞣质所致。卧的浸剂或煎剂可作利尿剂(治肾结石),并可用于风湿、痛风,果可用于维生素缺乏症。

【 性味 】

《新疆中草药手册》:"味苦涩,性温,有小毒。"

【 功能主治 】

①《国药的药理学》:"用于淋毒性尿道炎,膀胱炎及急性偻麻质斯。"

②《新疆中草药手册》:"能利尿解毒。"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0.5~2钱。

【 复方 】

治尿道炎,膀胱炎;能果叶二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越橘叶

【 拼音注音 】
Yuè Jú Yè
【 别名 】

熊果叶

【 出处 】

出自《国药的药理学》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越橘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Vaccinium vitis-idaea L.[V.jesoenseMiq.;V.Vitisidaea L.Var.Genuinum Herde」Folium Vaccinii Vitis-idaeae

采收和储藏:6月间开花时采叶,晒干。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3200m的落叶松林下、白桦林下、高山草原。

资源分布:分布于新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

【 原形态 】

常绿矮小灌木。地下部分有细长匍匐的根茎,地上部分植株高10-30cm,茎纤细,直立或下部平卧,枝及幼枝被灰白色短柔毛。单叶互生;叶柄短,被微毛;叶片革质,椭圆形或倒卵形,长0.7-2cm,宽0.4-0.8cm,先端圆,有凸尖或微凹缺,基部宽楔形,边缘反卷,有浅波状小钝齿,表面无毛或沿中脉被微毛,背面具腺点状伏生短毛。短总状花序,生于去年生枝顶,长1-1.5cm,稍下垂,有2-8朵花;序轴纤细,有微毛;苞片红色,宽卵形;小苞片2,卵形;萼筒短钟状无毛,萼片4,宽三角形;花冠白色或淡红色,钟状,4裂,裂片三角状卵形,直立;雄蕊8,花丝很短,有微毛,药室背部无距,药管与药室近等长;花柱丝状,稍超出花冠。浆果近球形,熟时紫红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 性状 】

性状鉴别 叶片多反卷,有的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开后呈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cm,宽0.5-1cm。先端圆钝或微缺,基部楔形,边缘有细睫毛。上面暗绿色,而有光泽;下面浅绿色,散有腺点,叶有柄短,长0.5-3mm,有白毛。革质,质脆。气微,味微酸、涩。

【 化学成分 】

含熊果甙(arbutin),熊果酸(ursolic acid)[1],甲基熊果甙(methylarbutin),氢醌(hydroquinone),氢醌单甲醚(hydroquinone monomethyl ether)[2],5,7,3’,4’-四羟基黄酮-3-O-β-D-吡喃半乳糖甙(5,7,3’,4′-tetrahydroxy flavone-3-O-D-galactopyranoside),5,7,3′,4′-四羟基黄酮-3-O-β-D-吡喃葡萄糖(5,7,3′,4′-tetrahydroxy flavone-3-O-D-glucopyranoside)[3],洋梨甙(pyroside),毛柳甙(salidroside),4-羟苯基-β-龙胆二糖甙(4-hydroxyphenyl-β-gentiobioside)[4],金丝桃甙(hyperoside),萹蓄甙(avcicularin),槲皮素-3-D-葡萄糖-L-鼠李糖甙(quercetin-3-D-glu-cosyl-L-rhamnoside)[5],2-O-咖啡酰基熊果甙(2-O-caffeoylarbutin)[6],异槲皮甙(isoquercetin)[7]。又含鞣质和原花色素类:d-儿茶酚(d-catechol),l-表儿茶酚(l-epicatechol),d-没食子儿茶酚(d-gallocatechol)[8],左旋表儿茶素(epicatechin),右旋儿茶素(catechin),左旋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右旋没食子地茶素(gallocatechin),原花青素(procyanidin)B-1,B-3,B-7,原花色素(proanthocyanidin)A-1,A-2,桂皮蹂质(cinnamtannin)B1、B2、D1、D0,表儿茶素-(4β→8)-表儿茶素-(4β→8,2β→O→7)-儿茶素[epicatechin-(4β→8,2β→O-7)-cate-chin〕,表儿茶素-(4β→6)-表儿茶素-(4β→8,2β→8→7)-儿茶素[epicatechin-(4β→6)-epicatechin(4β→8,2β→O→7)-catechin],表此茶素-(4β→8,2β→O→7)-表儿茶素-(4α→8)-表儿茶素-(4β→8)-地茶素[epicatechin-(4β→8,2β→O→7)-epicatechin-(4α→8)-epicatechin-(4β→8)-catechin],表儿茶素-(4β→8,2β→O→7)-表儿茶素-(4α→8)-表儿茶素-(4β→6)-儿茶素[epicatechin-(4β→8,2β→O→7)-epicatechin-(4α→8)-epicatechin-(4β→6)-catechin][9]。还含有14种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水杨酸(Sali-cylic acid),对-羟基苯甲酸(p-ydroxybenzoic acid),草木犀酸(melilot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龙胆酸(gentisic acid),高原儿茶酸(homoprotocatechuic acid),原儿茶酚(protocatechuicacid),丁香酸(syringic acid),香豆酸(p-coumaric acid),没食子酸(gallic acid),异阿魏酸(isoferul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和芥子酸(sinapic acid)[10]。又含苯甲酰葡萄糖甙类,有1-O-苯甲酰-β-D-葡萄糖(1-O-benzoyl-β-D-glucose),2-O-苯甲酰-β-D-葡萄糖(2-O-benzoyl-β-D-glucose),6-O-苯甲酰-α-D-葡萄糖(6-O-benzoyl-α-D-glucose),6-O-苯甲酰-β-D-葡萄糖(6-O-benzoyl-β-D-glucose)[11]。此外,还含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acid)和蛋白质(protein)[12]。

【 药理作用 】

干燥全草的5%提取液对雄蛙有抗性激素作用,此作用并非由于鞣质所致。叶的浸剂或煎剂可作利尿剂(治肾结石),并可用于风湿、痛风,果可用于维生素缺乏症。

【 性味 】

苦;性温;小毒

【 功能主治 】

解毒;利湿。主淋证;痛风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9g。

【 复方 】

治尿道炎,膀胱炎: 熊果叶二钱,水煎服。 (《新疆中草药手册》)

【 各家论述 】

1.《国药的药理学》:用于淋毒性尿道炎,膀胱炎。

2.《新疆中草药手册》:能利尿解毒。

【 摘录 】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