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中医药材 > 正文 >>

籼米

《中药大辞典》:籼米

【 拼音注音 】
Xiān Mǐ
【 出处 】

《本草蒙筌》

【 来源 】

为禾本科植物稻(籼稻)的种仁

【 原形态 】

植物形态详"粳米"条。

【 归经 】

①《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经。"

②《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 性味 】

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随息居饮食谱》:"甘,平。"

【 功能主治 】

①《本草蒙筌》:"温中健脉,益卫养荣,长肌肤,调脏腑。"

②《纲目》:"温中益气,养胃和脾,除湿止泄。"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2两。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籼米

【 拼音注音 】
Xiān Mǐ
【 别名 】

秥米

【 英文名 】
Polished long-grained nonglutinous rice, polished indica rice
【 出处 】

出自《本草蒙筌》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籼稻)的种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yza sativa L.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 原形态 】

稻 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直立,丛生,高约1m左右。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长5-25mm,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扁平,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30-60cm,宽6-15cm。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曲,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长6-8mm,含3小花,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颖极退化,在小穗柄之顶端呈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长3-4mm,两性小花外稃,有5脉,常具细毛,有芒或无芒,内稃3脉,亦被细毛;鳞被2,卵圆形,长1mm;雄蕊6;花药长2mm;花柱2枚,筒短,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颖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 归经 】

脾;胃;心经

【 性味 】

甘;温

【 功能主治 】

温中益气;健脾止泻。主脾胃虚寒泄泻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 30-60g;或煮粥。

【 各家论述 】

1.《本草蒙筌》:温中健脉,益卫养荣,长肌肤,调脏腑。

2.《纲目》:温中益气,养胃和脾,除湿止泄。

【 摘录 】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