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中医药材 > 正文 >>

小杉藻

【 拼音注音 】
Xiǎo Shān Zǎo
【 别名 】

茶米菜、小杉海苔、小葡萄藻、茶叶藻

【 英文名 】
Fir Algae
【 出处 】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杉藻科植物小杉藻的藻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igartina intermedia Sur.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潮间带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福建、台湾、 广东等沿海。

【 原形态 】

藻体红紫色,有光泽,软骨质,强韧,密集丛生,高1-2cm,也有达4.5cm者,宽1-2mm,体匍匐,相互重叠成团块状,直立枝扁平,分枝亚羽状,不规则互生或对生,分枝先端尖细,常反曲如鸡爪状,髓部由无色长形藻丝组成。囊果圆球形,突出体表。

【 性状 】

性状鉴别 藻体紫红色,密生成团状,长2-4cm,软骨质。分枝扁平,呈不规则羽状分枝,顶端强烈反曲似爪。藻体表面可见突出的囊果。气微腥,味微咸。

【 化学成分 】

主要含卡拉胶。

【 归经 】

胃;大肠经

【 性味 】

甘;咸;寒

【 功能主治 】

清热;和胃;通便。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便秘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10g。

【 各家论述 】

《新华本草纲要》:全藻:味甘、咸,性寒。有清热、和胃、通便的功能。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也可作轻泻剂用于慢性便秘。

【 摘录 】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