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中医药材 > 正文 >>

乌蛇卵

《中药大辞典》:乌蛇卵

【 拼音注音 】
Wū Shé Luǎn
【 别名 】

蛇蛋(《四川中药志》)。

【 出处 】

《纲目》

【 来源 】

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

【 原形态 】

动物形态详"乌蛇"条。

【 功能主治 】

《纲目》:"治大风癞疾。"

【 复方 】

①治九子烂疡:将蛇蛋炕焦,配麝香、冰片共研末。调麻油搽。

②治疟疾及痢下不止:蛇蛋、黑三棱子肉。共炖汤服。

③治脱肛:蛇蛋,炖猪大肠头服。(选方出《四川中药志》)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乌蛇卵

【 拼音注音 】
Wū Shé Luǎn
【 别名 】

蛇蛋

【 英文名 】
Black-snake egg
【 出处 】

出自《本草纲目》:《圣济总录》治癞风,用乌蛇卵和诸药为丸服,云与蛇肉同功。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的卵。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Zaocysd humnades(Cantor)

采收和储藏:产卵季节收集。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活于沿海平原、丘陵及山区或田野、林下等地。行动敏捷,以鱼、蛙、蜥蜴等为食。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 原形态 】

乌梢蛇,形体较粗大,头颈区分不明显,全长可达2m以上。背面灰褐色或黑褐色,其上有2条黑线纵贯全身,老年个体后段色深,黑线不明显,背脊黄褐纵线较为醒目,幼蛇背面灰绿色,其上有4条黑线纵贯全身。颊鳞1,偶有1小鳞,位于其下,眶前鳞2,眶后鳞2(3);颞鳞2(1)+2,上唇鳞3-2-3式。背鳞16-16(14)-14,中央2-4(6)行起棱。正脊两行棱极强,腹鳞192-205;肛鳞2分,尾下鳞95-137对。

【 归经 】

肝;脾经

【 性味 】

味甘;咸;性平

【 功能主治 】

祛风;收涩。主麻风;疥癣;久痢;脱肛

【 用法用量 】

内服:为丸或炖汤,适量。外用:适量,研末调搽。

【 各家论述 】

《纲目》:治大风癞疾。

【 摘录 】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