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中医药材 > 正文 >>

蓑衣莲

《全国中草药汇编》:蓑衣莲

【 别名 】

耳叶紫菀

【 来源 】

菊科蓑衣莲Aster auriculatus Franch.,以入药。

【 生境分布 】

四川、贵州、云南。

【 性味 】

辛、麻,温。

【 功能主治 】

祛风散寒,止咳平喘。主治感冒,哮喘,肺结核咳嗽,慢性支气管炎。

【 用法用量 】

3~5钱。

【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蓑衣莲

【 拼音注音 】
Suō Yī Lián
【 别名 】

银钱菊

【 英文名 】
Auriculateleaf Aster
【 出处 】

始载于《云南玉溪中草药》。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科耳叶紫菀的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auriculatus Franch.

采收和储藏:秋季挖根,除去茎苗,洗净,切片晒干。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或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 原形态 】

耳叶紫菀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40-70cm。根茎粗壮。茎单生稀丛生,上部分枝,被开展的长粗毛,常有腺。下部叶密生,花期枯萎,叶片倒卵圆形至长圆形,基部渐狭;叶部叶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3-6cm,宽0.5-1.2cm,先端钝或稍尖,下部稍狭,基部扩大成圆形抱茎的耳部,中部以上有浅齿或圆齿,或近全缘;上部叶小,线状披针形或长圆形,全部叶上面或两面被密糙毛,下部有腺且沿脉及边缘有长粗毛;侧脉3-4对国内外脉细。头状花序在茎和枝端排成圆锥伞房状或伞房状;花序梗长1-8cm,有线形苞叶;总苞半球状;总苞片3层,线状披针形,近革质,外民支上部有密腺,或杂有短糙毛,内层中脉有腺,边缘膜质,常撕裂,有紫色长尖头;舌状花约30个,舌片白色,长8-10mm;管状花长达5mm,裂片长1.5mm;花柱附片长0.5mm。冠毛1层,白色或稍红色,有糙毛。瘦果狭倒卵圆形,被疏短毛。花、果期4-8月。

【 性味 】

味辛;性温

【 功能主治 】

发散风寒;止咳平喘。主风寒感冒;咳嗽;哮喘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

【 各家论述 】

《四川中草药》:有祛风散寒:止咳平喘、消炎的功能。用于感冒、哮喘、肺结核咳嗽、气管炎、蛇咬伤。

【 摘录 】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