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中医药材 > 正文 >>

沙果

《全国中草药汇编》:沙果

【 别名 】

火炭果、火烫头果、地檀香、香白珠

【 来源 】

杜鹃花科沙果Gaultheria fragrantissima Wall. var. hirsuta (Gards.) C. B. Clarke,以全草及根、果入药。

【 生境分布 】

云南。

【 性味 】

全草:辛、涩、微甘,平。

果:甘,平。

【 功能主治 】

祛风除湿,止咳平喘。主治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胸膜炎,咳嗽,哮喘。

【 用法用量 】

全草2~5钱,果3~5钱。

【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沙果

【 拼音注音 】
Shā Guǒ
【 别名 】

枝热、火炭头果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红粉白珠的根、果或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ultheria hookeriC.B.Clarke(G.frantissima Wall.var。Hirsuta Franch.;G.stapfiana Airy-Shaw;G.veitchiana Craib)

采收和储藏:根,全年均可挖,切片;果实,夏、秋季成熟时采摘;全株,夏、秋季采收,切碎晒干。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3200m的沟边或岩坡上、向阳山坡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云南、西藏。

【 原形态 】

常绿灌木,高约50cm。枝圆柱形,密被褐色刚毛,老枝灰白色,具脱落后的刚毛痕迹。单叶互生;叶柄短,顶端膨大有关节;叶片革质,椭圆形,长4-5(-8)cm,宽2-3cm,先端浑圆或急尖,基部钝圆或楔形,边缘有锯齿,叶面绿色,背面较淡,被刚毛,中脉在表面下陷,背面明显隆起,侧脉4-5对,连同网脉在表面明显。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轴长3-4cm,被白色柔毛,基部具总苞,苞片大,椭圆形,先端具凸尖;花梗纤细,被微毛;小苞片对生,着生花梗中部以上,椭圆形,先端渐尖,有脊,具缘毛;花萼5裂,裂片卵形;花冠卵状坛形,粉红色或白色,口部5浅裂。裂片小,圆形,微反折;雄蕊8-10,花丝扁平,中部以下扩大,被白色短柔毛,花药2室,每室先端具2芒,芒微下弯,顶孔开裂;子房被柔毛,花盘齿裂,花柱长2mm。浆果状蒴果,卵球形,紫红色,花柱宿存,花期6-7月,果期7-11月。

【 性味 】

辛;甘;性凉

【 功能主治 】

祛风湿;止咳平喘。主风湿痹病;咳嗽气喘;胸膜炎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或泡酒。

【 摘录 】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