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中医药材 > 正文 >>

杉松

《全国中草药汇编》:杉松

【 别名 】

松壳络树

【 来源 】

松科油杉属植物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以根皮入药。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研末。

【 性味 】

辛,温。

【 功能主治 】

祛瘀,消肿,接骨。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疮痈,漆疮。

【 用法用量 】

3~5钱,水煎冲酒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用鲜根皮捣烂敷患处。

【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华本草》:杉松

【 拼音注音 】
Shān Sōnɡ
【 别名 】

白松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松科植物杉松的叶、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bies holophylla Maxim.

采收和储藏:叶春、夏、秋季可采收,根皮全年采挖,鲜用或晒干。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海拔500-1200m的中山地带。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地区。

【 原形态 】

常绿乔木,高达30m,胸围达1m。树皮幼时淡褐色,不剥裂,老时暗褐色,浅线裂;枝条平展;一年生枝淡黄灰色或淡黄褐色,无毛,有光泽;冬芽卵圆形,有树脂。叶线形,长2-4cm,宽1.5-2.5mm,坚硬,直伸或弯镰状,先端急尖或渐尖,不分叉,下面沿中脉两侧各有1条白色气孔带,生于果枝上的叶上面中上部或近先端通常有2-5条不规则的气孔线。雌雄同株,均着生二年枝上;雄球花圆筒形,着生叶腋,下垂,长约15mm,黄绿色;雌球花长圆筒状,直立,长约35mm,淡绿色,生于枝顶部。球果圆柱形,长6-14cm,径3.5-4cm,近无梗,果鳞肾状扇形,长约1.5cm,宽约3cm;苞鳞短,长不及种鳞的一半,不露出。种子倒或歪三角状,长8-9mm,种翅宽大,淡褐色,较种子为长。花期4-5月,果熟期9-10月。

【 性状 】

性状鉴别 树皮幼时外表面灰褐色或白褐色,不剥裂;老时暗褐色,浅裂,内面灰白色。叶条形,长2-4cm,宽1.5-2.5mm。先端突出或渐尖,坚硬,叶内树脂管中生。树皮气微,味微苦。叶气微,味淡。

【 功能主治 】

祛风湿。主风湿痹痛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浸泡在60℃左右水中熏洗。

【 摘录 】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