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中医药材 > 正文 >>

山麻杆

《全国中草药汇编》:山麻杆

【 拼音注音 】
Shān Má Gǎn
【 别名 】

野火麻

【 来源 】

大戟科山麻杆Alchornea davidii Franch.,以茎、皮、叶入药。

【 生境分布 】

陕西及长江流域。

【 性味 】

淡、平。

【 功能主治 】

解毒,杀虫,止痛。主治疯狗咬伤,蛔虫病,腰痛。

【 用法用量 】

1~2钱。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山麻杆

【 拼音注音 】
Shān Má Gǎn
【 别名 】

野火麻

【 出处 】

《陕西中草药》

【 来源 】

为大戟科植物山麻杆茎皮。春、夏采收。

【 生境分布 】

多生于向阳山坡、路旁的灌木丛中。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四川、陕西等地。

【 原形态 】

灌木,高1~2米。幼枝密被茸毛。叶互生,宽卵形或圆形,长7~13厘米,宽9~17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心形,边缘有齿牙,上面绿色,疏生短毛,下面带紫色,密被茸毛,基出3脉;叶柄长3~9厘米;具线形托叶2枚。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雄花密生,成短筒状穗状花序,萼球形,4裂,镊合状,雄蕊8,雌花疏生成穗状花序,位于雄花序下面,子房3室,花柱3,线形。蒴果球形,3裂,花柱宿存。

【 性味 】

淡,平。

【 功能主治 】

解毒,杀虫,止痛。治疯狗咬伤,蛇咬伤,蛔虫病,腰痛。

【 复方 】

①治蛇咬伤:鲜山麻杆适量,捣敷患处。

②治疯狗咬伤:山麻杆叶二钱。煎服。服后有呕吐反应。

③治蛔虫病:山麻杆~钱。研粉,加入面中做馍吃。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山麻杆

【 拼音注音 】
Shān Má Gǎn
【 别名 】

野火麻

【 英文名 】
Bark of David Christmashush
【 出处 】

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山麻杆的茎皮及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chornea davidi Franch.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800m的低山区河谷两岸或庭园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河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 原形态 】

山麻杆 落叶小灌木,高1-2m。幼枝密被茸毛,老枝栗褐色,光滑。单叶互生;叶柄长3-9cm,被柔毛,与叶片接合处有刺毛状腺体;托叶狭披针形或线形,早落;叶片阔卵形至扁圆形,长7-13cm,宽9-17cm,先端渐尖或钝,基部圆或略呈心脏形,边缘有齿牙,基出3脉,脉间有腺点1对,上面绿色,有疏短毛,下面带紫色,被密毛,网脉明显。花小,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雄花密集成长1-3cm侧生的穗状花序;萼3-4裂,裂片卵圆形,镊合状,背凸;雄蕊6-8,花丝分离;雌花疏生成长达4-5cm的总状花序;萼4裂,外面密被短柔毛;子房3室,每室1胚珠,密被短柔毛,花柱3深裂,线形,长7-8mm。蒴果扁球形,直径8-10mm,微裂成3个圆形的分果爿,密被短柔毛。种子徽三棱状卵形,浅褐色,有乳头状突起。花期4-5月,果期6-8月。

【 归经 】

大肠经

【 性味 】

淡;平

【 功能主治 】

驱虫;解毒;定痛。主蛔虫病;狂犬、毒蛇咬伤;腰痛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6g。外作:适量,鲜品捣敷。

【 摘录 】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