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不佳“心”遭殃
冠心病曾一直被认为是由于体内胆固醇过高,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引起的。其实,冠心病也是一类心身疾病,即症状表现为躯体性的,而其成因却与心理因素有关。许多研究表明,冠心病人心肌梗死的发生与以下心理因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1.紧张焦虑国内外相关调查发现,冠心病的发生与患者受教育程度成正比,且与职业应激因素有关。在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中,冠心病的发生率比较高,肌梗死发生机会与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有关。大多数心肌梗死患者年龄在40~60岁,因为该年龄段的人在家庭和社会中承担着较多的责任,容易陷入焦虑状态。这些均影响其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调控,致使交感——肾上腺神经系统亢进,血脂与血胆固醇水平增高,血液黏滞度增加,因而容易发生心肌梗死。
2.消极情绪消极情绪与心脏病的形成有很大关系。人的心跳速率能够根据外界的变化呈有规律的波动。消极情绪会使心脏的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发生紊乱,从而对心脏产生压力,使心脏负担过重。另外,消极情绪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炎症。带有消极情绪的人机体内含有较多的炎症蛋白,对引发冠心病有重要作用。从非生物的角度来看,长期带有消极情绪的人常常不愿积极地去面对一些可能发生的疾病,他们不听医生或别人的劝告,结果忽视了必要的预防和治疗。
3.A型性格A型性格者一般表现为急躁、好争辩、敌意性强、情绪不稳、难以驾驭等,这种性格的人容易罹患冠心病,而且发生心肌梗死的机会较非A型性格者高2.6倍。A型性格者常处于一种高度警觉反应状态,稍有刺激便可激活交感——肾上腺系统,使心肌耗氧增加,血小板聚集力和血黏度增高,继而导致冠状动脉内膜损伤、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痉挛,最终发生心肌梗死。
4.恶性刺激研究证实,恶性精神刺激和心脏猝死密切相关,有相当一部分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前一个月曾遭受重大精神打击。因为情绪的应激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分泌过量的儿茶酚胺,促发冠状动脉痉挛而发生心肌梗死。
要预防冠心病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就应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要有意识、有针对性地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注意加强自身修养,遇事不急、不躁、不怒,尽量改变A型性格;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恶性事件,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想得开;积极调节自己的情绪,别使心脏长期处在强大的压力之下,多与亲友相聚,寻求亲友的安慰,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