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中医药材 > 正文 >>

山胡椒叶

《中药大辞典》:山胡椒叶

【 拼音注音 】
Shān Hú Jiāo Yè
【 别名 】

见风消(《分类草药性》),铁箍散、雷公树叶、黄渣叶、洗手叶(《陕西中草药》)。

【 出处 】

《福建民间草药》

【 来源 】

为樟科植物牛筋树叶片

【 性味 】

《陕西中草药》:"淡,平。"

【 功能主治 】

祛风,解毒,散瘀,止血。治感冒,筋骨疼痛,痈疮肿毒,跌打创伤。

①《分类草药性》:"敷肿毒。"

②《福建民间草药》:"预防感冒、中暑,取叶晒干,冲开水代茶饮。"

③《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祛风。治疮疖痈毒,筋骨疼痛,跌打损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 复方 】

①治外伤出血:山胡椒叶适量,研末,麻油调敷。(《江西草药》)

②治感冒头痛发热:山胡椒嫩枝桠一两,白马骨八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恶疮肿毒:山胡椒叶、芙蓉花叶、马甲子叶。共捣烂,外敷。(江西《草药手册》)

【 临床应用 】

治疗各种炎症疾病,如急慢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咽炎、气管炎等:取干山胡椒叶2斤,用蒸馏法制成注射液,每支5毫升(含生药5克),每次1支肌注,每日2~3次。治疗279例,治愈183例,好转51例,有效率为83.9%。用药过程中未发现副作用,注射局部不痛。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山胡椒叶

【 拼音注音 】
Shān Hú Jiāo Yè
【 别名 】

见风消、铁箍散、雷公树叶、黄渣叶、洗手叶、雷公叶

【 英文名 】
Leaf of Greyblue Spicebush
【 出处 】

出自《福建民间草药》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樟科植物山胡椒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indera glauca(Sieb.et Zucc.) B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丘陵的灌丛中和疏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东、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 原形态 】

牛筋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8米。树皮平滑成灰白色。冬芽外部鳞片红色;嫩枝初被褐色毛,后期脱落。单叶互生或近对生,阔椭圆形至倒卵形,长4-9cm,宽2-4cm,先端短尖,基部阔楔形,全缘,上面暗绿色,仅脉间存有细毛,下面粉白色,密生灰色细毛,叶脉羽状;叶柄长约2mm,有细毛。花单性,雌雄异株;伞形花序腋生,有毛,具明显的总梗,花梗长1.5cm;花被黄色,6片;雄花有雄蕊9,排成3轮,内轮基部具腺体,花药2室,内向瓣裂;雌花的雌蕊单1,柱头头状,子房椭圆形。核果球形,直径约7mm,有香气。花期3-4月。果期9-10月。

【 化学成分 】

叶含挥发油,油中含1,8-桉叶素(1,8-cineole),丁香烯(caryophyllene),乙酸龙脑酯(bornyl acetate),樟烯(camphene),β-蒎烯(β-pinene),柠檬烯(limonene)等成分。叶中尚含生物碱:网叶番荔枝碱(reticuline),去甲肉桂碱(norcinamolaurine),六驳碱(laurotetanine)。

【 归经 】

膀胱;肝经

【 性味 】

苦;辛;性微寒

【 功能主治 】

解毒消疮;祛风止痛;止痒;止血。主疮疡肿毒;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皮肤瘙痒;蛇虫咬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5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烂或研粉敷。

【 各家论述 】

1.《分类草药性》:敷肿毒。2.《福建民间草药》:预防感冒、中暑,取叶晒干,冲开水代茶饮。3.《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祛风。治疮疖痈毒,筋骨疼痛,跌打损伤。

【 摘录 】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