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中药方剂 > 正文 >>

赤小豆当归散

《金匮要略》卷上:赤小豆当归散

【 别名 】

赤小豆散(《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当归赤小豆散(《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九)。

【 处方 】

赤小豆150克(浸令芽出,爆干)当归30克

【 制法 】

上二味,杵为散。

【 功能主治 】

清热利湿,和营解毒。主湿热下注,大便下血,先血后便者。

【 用法用量 】

浆水调服2克,日三服。

【 备注 】

本方用赤小豆渗湿清热,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去瘀生新,浆水清凉解毒。共奏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功。

方中当归原无用量,现据《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补。

【 摘录 】
《金匮要略》卷上

《金匮》卷上:赤小豆当归散

【 别名 】

赤小豆散、当归赤小豆散、赤小豆汤、赤豆当归汤

【 处方 】

赤小豆3升(浸令芽出,晒干),当归3两。

【 制法 】

上为散。

【 功能主治 】

排脓血,除湿热。主伤寒狐惑;下血,先血后便;肠痈便脓。

【 临床应用 】

赤小豆当归散治疗近血《中国肛肠病杂志》(1987;7:43)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因内痔、肛裂、息肉而便后出血32例,有效率为96%。

【 用法用量 】

赤小豆散(《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当归赤小豆散(《三因》卷九)、赤小豆汤(《嵩崖尊生》卷八)、赤豆当归汤(《中国医学大辞典》)。本方方名,《玉机微义》引作“赤豆当归散”。方中当归用量原缺,据《千金》补。

【 各家论述 】

①《金匮玉函经二注》:凡脉数则发热而烦。此热在血,不在荣卫,故不发热,但微烦尔。汗出者,以血病不与卫和,血病则恶烦,故欲默,卫不和则阳陷,故欲卧;腠理因开而津液泄也。3-4日目赤如鸠眼者,热血循脉炎上,注见于目也;7-8日目四眦黑者,其血凝蓄,则色变成黑也。若能食脓已成者,湿热之邪散漫,则毒血流,伤其中和之气不清,故不能食;若能食,可知其毒血已结成脓,胃气无扰,故能食也。用赤豆、当归治者,其赤小豆能消热毒,散恶血,除烦排脓,补血脉,用之为君;当归补血、生新去陈为佐;浆水味酸,解热疗烦,入血为辅使也。②《沈注金匮要略》:用赤小豆去湿清热,而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养正,以驱血中之风;浆水属阴,引归、豆入阴,驱邪为使。斯治风湿流于肠胃而设,非狐惑之方也。③《千金方衍义》:方以赤小豆清热利水,且浸令芽出,以发越蕴积之毒,佐当归司经血之权,使不致于散漫也。至于先便后血亦主,此方以清小肠流入大肠热毒之源,见证虽异,而主治则同也。

【 摘录 】
《金匮》卷上

汉·《金匮要略》:赤小豆当归散

【 组成 】

赤小豆三升(150克)、当归三两(30克)。

【 用法 】

上二味,杵为散。浆水调服2克,每日三服。

【 功效 】

清热利湿,和营解毒。

【 主治 】

主治肠中痈脓,肌表热不甚,微烦,欲卧,汗出,目眦黑,能进食,脉数者;亦治大便下血,先血后便等症。

【 临床应用 】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口腔溃疡等病症。

1.尿路感染:以赤小豆当归散加味治疗44例,以临床症状以及尿常规为评价标准,经治疗后痊愈38例,好转5例,总有效率97.73%。(《山东中医杂志》1996年第10期)

2.口腔溃疡:以赤小豆当归散合甘草泻心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0例,疗程为7日,以溃疡面积及临床症状为评价标准。结果:显效25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93.3%。(《中国民间疗法》2012年第2期)

【 方解 】

狐惑病乃伤寒余毒与湿热为患。脉数主疮热,眦黑为热瘀肉腐,能食则毒已化脓。本方用赤小豆渗湿清热,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去瘀生新;又用米浆和胃气,共奏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之功。

【 方歌 】

眼眦赤黑变多般,小豆生芽曝令干,豆取三升归十分,杵调浆水日三餐。

【 摘录 】
汉·《金匮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