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学整理发掘的借鉴意义
壮医学的发掘整理不仅涉及1700万人口的、全国最大的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而且更重要的是,壮医药学的整理发掘和口承文化的著述所达到的水平,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在近10年中,以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为基地,编著出版了《壮族医学史》、《中国壮医学》、《中国壮医内科学》、《中国壮药学》等著作,初步梳理了壮医学的理论构架,发掘总结了大量民间医疗经验,整理、研究了500种常用壮药。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的专家们20年来锲而不舍,收罗宏富,因耕耘而收获,积涓涓而奔腾,精心求真,成效卓著。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对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傣医学、朝医学、彝医学的文献作了大量整理、汉译和编著,对瑶医学、苗医学、土家族医学、彝医学、回医学、侗医学、仡佬族医学、布依族医学、畲族医学、羌族医学都编写、出版了民族医药专著,形成了一个世界上罕见的传统文化工程,从而丰富了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为传统医学的继承发展谱写了新的篇章。因此,认真总结和学习广西的经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国民族医药的学术发展。
一、民族医药是一座座蕴藏着医学宝库的连绵群山。过去认识不够,发掘不够,利用不够,而且由于其他一些原因,很可能有丢失的危险。抢救这一份历史遗产,使其造福当代,功延千秋,亟需采取必要的特殊政策和抢救措施。
二、加强民族医药的继承发展,人才是关键。首先要保护人才,允许民族民间医药人员特别是老民族医、老草医继续行医;同时开阔思路,建立稳定的教育基地、创造适合国情的医学教育体制,培养和提高不同层次的民族医药人才。
三、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建所20年的历史证明,在民族自治区或多民族省,有没有一个像样的民族医药研究所至关重要,而政府对其重视程度、支持程度,决定了这个研究所的学术水平和学术成就。
四、广西的另一条重要经验是抓临床疗效。在民族医药研究所门诊部的基础上,2003年成立了广西壮医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条例》要求市级以上综合性中医院设置壮医科、瑶医科、中西医结合科或民族医药科,并按照规定的比例设置病床;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或壮医、瑶医诊所等,值得全国民族地区参考和学习。
民族医如何进入大城市?我们的建议是,城市医药卫生部门可以把民族医院当作“医疗特区”看待,只在宏观上加以调控,由民族医医疗机构根据要求自我提高与自我完善,不搞一事一议的管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有一点创造精神,以对患者的疗效和安全负责的精神,敞开医学科学多元并举、兼收并蓄、土洋并用的学术大门,走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路子来。
五、广西民族医药的发展值得深思的一点是,民族药的开发研究略显滞后,以致医药脱节,药不供医。按照广西的资源状况,民族医的弘扬完全有条件引领民族药产业的发展。
民族医药的继承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药卫生事业的题中之义,是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一件大事。对这样一件大事,民族地区必须主动地、自觉地把它抓好。这是民族传统文化生存的指望,也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关系到各民族人民身体健康的切身利益。如果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医疗卫生领域坚持土洋结合,中西并重,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则当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会有所缓解。
全国壮医药学术会议在广西南宁召开,广西在壮医、瑶医等民族医药发掘整理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对全国各民族地区具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