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为百姓餐桌保健康——访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清
用科技为百姓餐桌保健康
——访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清
2003年11月25日
食品卫生、餐桌健康是关系到老百姓根本利益的重要工作。国家有关部门推出“食品药品放心工程”是一件顺应民心的实事、好事。如何保证食品安全也一直是我们粮食科技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从1996年开始,北京市粮食科学研究所为配合北京市粮食局的“主食厨房”项目,开始进行面制品工业化的技术研究和市场推广。传统的中国面食,有很多落后的工艺,不能适应现代人对食品卫生的要求。过于依赖手工艺,也使得面食品的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下。为了改变传统中餐的劣势,北京市政府为每一区县投资50万进行面制品的食品企业改造。从原附料把关开始,对厂房和设备的机械化,生产工艺的标准化、直至
包装材料和运输过程安全监控,粮科所都对定点企业进行了全程监控和技术指导。比如用不锈钢制品替换过去的铝制品(可导致老年痴呆症);用物理方法进行蚊蝇等害虫处理,淘汰了化学制品,减少了食品污染的危险。“主食厨房”现在已经成为北京市的一个品牌,老百姓对这一系列产品十分认可。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推动食品安全的方向是“从农田到餐桌”。建立健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也是我所的重要任务。我们与新疆建设兵团在北大荒进行这方面的开发。使用低毒低害的肥料和农药,基本不使用化学物质培育的有机作物,用物理方法诱捕杀虫,农田环境的监测等等,都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2002年北京市食品放心工程的工作重点是“蔬菜和肉类”。针对蔬菜农药残留检测难的问题,我们研制出了“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试纸”。将蔬菜汁滴在这种试纸上面,通过试纸的颜色改变与比色卡的对比,能够快速检测出农药残留的程度。目前市场上主要通过大型仪器进行这种监测,需要的资金和技术人员配备成了各大市场的难题。老百姓去买菜也难免有点担心。如何能够在蔬菜销售的终端快速准确的检测农药残留,成了市场监管部门的“心病”。这项技术就可以应用于各个农贸市场的蔬菜准入阶段,在对每个商贩的蔬菜抽样检查时,有快速、简便、成本低的特点。粮科所的日常工作还包括,保证粮食储备安全。在粮食大量储备的过程中,会发生发热、霉变、生虫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新兴的科学技术发挥了很大作用。比如,利用设置在粮仓不同位置的电子探头,能做到粮食中心测温,反映到相应的仪表上。在冷却和杀虫环节,目前多使用冷空气循环和物理杀虫,不再使用化学物质。
食品放心工程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健全食品的标准化体系,使所有食品标准都和国际接轨;建立强化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建立食品监控体系;建立食品市场准入体系;建立农产品无公害体系,将市场监管关口移至田间地头;加强监督检测体系。食品科技工作人员将努力攻关改进技术,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为老百姓的餐桌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