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老年人化解心理危机
老年人由于身体衰老,活力和决断能力下降,加上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等因素影响,对生活的兴趣,对精神刺激的耐受能力等都不如青壮年人,比较容易产生异常心理变化,并为异常情感所伤而发病。
老年人心理变化特点有以下三点:
情绪不够稳定
老年人与青壮年人相比,情绪容易变化,容易表现出主观、自信、保守或固执。当经验脱离实际,客观不能符合主观时,精神上又会产生压力,表现为急躁、沮丧,或自卑、自怜而喜怒无常。
易产生情感抑郁
老年人经历了生活的操劳,又面临着离开工作岗位后处境和地位的变化,以及死亡的威胁越来越提到日程上来的现实,不少人常常沉溺在回忆之中不能自拔。即使境遇顺利者,也难免产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慨。
易产生疑惧心理
体力较差、生活自理力不从心的老人,往往需要他人协助,但又怕增加别人的负担,怕人厌烦。有的老年人惧怕生病,怀疑自己有病,又不敢去检查,担心真的查出病,思想上矛盾重重、忧心忡忡。久病卧床的老人,往往对康复缺乏信心,有的甚至会产生厌世情绪,一旦受刺激就会轻生。
老年人产生心理障碍的信号有:
1.无缘无故地担心会发生不幸的事,为一点小事而忐忑不安,夜不成眠,食不知味,心慌意乱。
2.闷闷不乐,不愿见人,对周围事物毫无兴趣,悲观厌世。
3.动作古怪,行为怪异,破口骂人,哭笑无常,嗜睡。
4.感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均被别人知道,自己头脑里所想的什么都被别人所知,深怕别人知其隐私奥秘而惶恐不已。
5.莫名其妙地情绪高昂,高度兴奋,声音高扬。花钱大方。爱管闲事。
6.总以为某异性对自己有好感,屡遭拒绝仍紧追不舍。
7.毫无根据地怀疑爱人有外遇,对“第三者”追迹跟踪。
8.无端怀疑有人加害于己,昼夜防范,不敢出行。
当老人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时,家属要帮助老人化解心理危机。具体做法有:
陪伴
处于痛苦中的老人最需要的是陪伴。有一位老年妇女,其夫因心脏病突然发作而去世,她悲痛欲绝,整日神志恍惚,甚至想轻生自杀。她的好友陪伴她生活了十多天后,她感觉好多了。事后她说,假如当初没有好友陪伴,她可能会走上绝路。好友的陪伴,使她增加了安全感,通过交谈,心底的郁积得到了宣泄,心情逐渐舒畅,从而顺利地度过了危险期。
倾听
倾听和理解是最好的安慰剂。人们常说“一吐为快”,但要吐而快之,必须有人倾听。人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把心中的话都讲出来之后,心情也就舒畅了。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倾听时不要随意打断当事人的讲话,不要轻易否定别人的看法,也不要向当事人乱下保证。倾听时要专心致志,思想集中,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疏导
强烈的情绪会影响当事人的认知能力,造成“一叶障目”、“全盘皆黑”的错误认识。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疏导能帮助当事人走出误区,客观公正地看问题。
防范
有的老年人在心理危机期间,往往会做出一些极端之事,或自杀,或暴力伤人,要善于发现这些危险信号,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