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医案心得 > 正文 >>

李任先

李任先教授,男,广东梅县人,1933年12月生。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国科技进步发明奖评审委员会专家,广东省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高等中医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药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医成人教育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广州国际中医药培训中心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穗台港澳中医药界联谊会理事长,香港中药联商会名誉顾问,台湾中国医药学院学士后中医学术顾问,维多利亚中医药学会(澳洲)学术顾问,香港针灸协会学会顾问,新加坡中医学院客座教授。《新中医》杂志编辑部总编辑,《广州中医药大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杂志编辑委员会主任。

李任先教授,1962年以优异成绩从广州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前身)毕业后,留校从事医疗,教学、科研、行政领导工作,历任广州中医学院内科教师,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党总支书记,学院副院长,院长,后任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至今。

李任先教授热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先后发表了中医人才与中医学术发展关系的探讨、为振兴中医药,培养高质量人才,从严治校、培养高质量中医人?quot;等20余篇学术论文,探讨中医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改革思路,在中医界反应强烈,受到普遍好评。特别是在中医教育机构任领导工作期间,三十年如一日,任劳任怨、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孜孜不倦,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为高级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中医的振兴,呕心沥血,广州中医药大学在他的领导下,影响力日益扩大,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学科日趋完善。他的领导才能,医学管理水平和卓越的成绩受到了广大师生的赞誉。

李任先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医临床,认为中医的发展离不开临床实践。尽管行政工作繁忙,仍然钻研业务,坚持临床第一线。为了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博取各家所长,早年师从陶葆荪等名老中医,对脉诊和舌诊具有较深体验,治病长于调理脾胄,认为虚实夹杂,寒热交错,是脾胃系疾病的主要特点,治疗主要推崇《金匾要略》《脾胃论》的理法方药。尤其对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胃下垂等脾胃系疾病;对重症肌无力、甲状腺肿瘤、克隆病、久热不退等疑难杂病的诊治,具有很深的造诣,疗效卓著。并将自己多年行医积累的丰富的临床经验,整理成书,先后主编或参编了《中医诊断治疗常规》、《广东中药志》、《现代中医治疗学》、《中医杂病大全》等著作,对中医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

李任先教授一向重视中医科研工作,认为一个大学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水平,他先后在《新中医》、《吉林中医药》、《光明中医》发表了中医科研战略的初探、中医基本理论研究方法探讨、传统研究方法的地位作用与基本内容、传统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与内容等十余篇探讨中医科研的学术论文。主张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加强科研队伍梯队的建设,以科研为龙头,带动学校的发展。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他还身体历行,亲自参加或主持科研工作,早期跟随黄耀爃教授一起开展中医药治疗急腹症的研究,掌握了不少科研方法和手段,为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基础。近年跟邓铁涛教授主持国家七五攻关课题《重症肌元力疾病脾虚证型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该课题的研究成功,使这一严重危及人们生命健康、目前还缺乏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一重症肌元力有望治愈,正在研制的治疗该病的药物一强肌健力胶囊即将批量生产,将带来难以估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项成果90年通过国家级鉴定,荣获91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9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现在还正在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资助的理脾降脂片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日合作的中医舌诊研究,学校资助的中医药发展战略的研究等课题,对淮动我校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

李任先教授倡导学术交流,主张只有通过学术的相互交流,才能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掌握学术发展的新趋势,又能扩大中医药对世界的影响,从而促进和加快中医药的发展,他先后于92年8月、93年3月、93年9月,在日本富山国际传统医学研讨会,分别做了题为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经验与特色、中医学的诊断方法与中药的临床应用、中药的应用原则与安全性、试论中医药文化与民族凝聚力的学术报告,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广泛注目和各国学者推崇,主持了90年在珠海召开的首届中国广州国际学术研讨会。推动了中医药学术的广泛交流,活跃了学术气氛。还作为访问学者或专家,出访美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讲学或学术交流,为中医药走出国界,走向世界,造福人类,而不懈地努力,并做出了卓越贡献。

众口皆碑,李任先教授作为一名领导,他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廉洁奉公,顾全大局,只求奉献,勇于开拓,为广州中医大学的蓬勃发展,不遗余力,功不可抹;作为一名医师,他医技精湛,经验丰富,医德高尚,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他全心全意为患者解除疾苦,深得病人的称赞和爱戴;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富于探索、敢于设想、善于瞄准目内国际研究的新动向。他正在主持的理脾降脂片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的课题,是当今医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它对降低我国日益增长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全民族的生命质量,具有积极意义;作为一名学者,他知识渊博、治学严谨、虚怀若谷、学术民主。提倡百家争鸣。为中医走向世界,他足涉踏遍世界五大洲,在回内国际上具有较高的知名度,93年为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授予92一93年国际名人称号,94年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92年被国务院定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著名中医 李任先

都说中医学是经验医学,这句话是有一定依据的。比如说同样治发烧,就可以采用内服中药和用药外敷等不同的疗法,并且都取得了好的效果,这就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的李任先教授在最初行医生涯中得到的一点经验。

李任先1933年出生在广东省梅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由于年少体弱,李任先从小就喝了不少中药汤,对中医充满了感情。中学毕业后,他便到当地的西医院学习西医,以实现治病救人的理想。1956年,中国第一批中医学院成立后,李任先又萌发了学习中医的念头,面对社会上对中医的偏见,李任光是怀着一种矛盾的心情走进了中医学院的大门。

就该不该学中医的问题,当时我自己也很矛盾,在我们医院里也是一派支持,一派不同意,但我从小就是吃中药长大的,所以我对中医还是有感情的,我就于1956年进了中医学院,成了第一届学生,进来以后,心里有个转弯过程。

促使李任先对中医药疗效改变看法的事发生在1962年,那是他第一次独立在病房值夜班的一个晚上,当时他遇到两个高烧不退的病人,李任先按所学的中医知识先给一个病人吃了内服汤药,另一个则采用了外敷法退烧,由于初次离开老师独立管病房,李任先一个晚上都担心地守在病人身旁,没敢睡觉,结果第二天两个病人竟都退了烧。

我感觉到中医真奇妙,不但是内服能治疗,外敷也能治疗疾病,这是第二个病例。第三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一个肾昏迷伴有肝昏迷的病人,是东莞送来的,是一个亚急性肝坏死,是深度黄疸病人,进来以后第三天完全昏迷了,当时进行大会诊认为这个病人希望很少,因为他是亚急性肝坏死,深度昏迷,全身黄疸。我们治疗坚持了十多天以后,慢慢他家人从东莞过来,全身给他穿好衣服,准备死和后事的问题,而且准备把他运走,我们就跟他家人说,那么重的病人,路上不行。后来我们坚持治疗下来,病人恢复了健康,一直到二十多年后,我再一次看到他,已经七、八十岁了。

看到濒临死亡的病人在自己手中恢复了健康,李任先对中医药的疗效也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为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他博采众家之长,除内科治疗方法外,他还积极学习借鉴中医的其它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综合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中医几千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不但是能够通过处方、汤药来治疗疾病,而且多种手段来治疗疾病,效果非常好,并且是能够立竿见影的。比如象有些头疼、腹痛这样的情况,如果是当时很痛,那么再煎药还要有个过程,那马上你用手法给他治疗一下,就很好。我记得早两年,一个很剧烈头痛的病人到我的门诊来看病,而且不断地哭,已经痛了一天了,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就马上给他手法按摩按摩不到十分钟,他就马上不痛了,而且很高兴,开了煎药回家以后,到晚上才又有点痛,所以再吃药,就感觉效果很好。

李任先在治病中长于调理脾胃,他认为虚实夹杂、寒热交错,是脾胃病的主要特点,在治疗中他倡导治胃勿忘疏肝,健脾常需补肾的观点,他将自己多年来的经验整理成了多部专著,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调理好脾胃,对人的治疗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病人通过脾胃的调理和治疗都好了,比如象我们治疗高脂血症,我们通过调理脾胃来达到治疗高脂血症的问题,所以我们感觉到很好的效果,通过调理脾胃,不但对脾胃病很有好处,对其它脏腑的病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李任先特别重视中医的科研工作,他对急腹症、重症肌无力等疑难病症的研究获得了多项国家科技大奖,同时,他对中医传统的舌诊也有深入的研究,并提出运用舌诊病要有发展的观点。

在我自己看病来看的话,舌诊反映肠胃病更多一点,更直接一点,它反映其它脏器疾病也有,过去诊病的经验也是一个很好的经验。但是我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体的变化,舌诊的病也有变化的问题。象我们过去认为舌苔很厚很腻,就用一些舌诊的方法诊断,但是我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并非完全如此,我感觉到舌还是常看的问题,我自己从事这方面临床研究多就体会多,所以认为舌诊是更加能反映疾病的重要参考价值的一个诊断措施。

作为大学校长,李任先非常重视学术间的互相交流,因为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学术发展的新趋势,扩大中医药对世界的影响,从而促进和加快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他的学术思想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他领导的广州中医药大学跻身于全国重点中医院校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