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
本病是我国常见癌症之一。临床表现早期起病常颇隐匿,无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常通过甲胎蛋白的检测或普查而发现。常见症状有肝区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上腹胀满,食欲减退,上腹部肿块呈进行性肿大,全身症状有消瘦、发热、腹泻、黄疸,并发症有消化道出血、肝昏迷、肝脏结节破裂出血、继发感染等。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确切病因还不够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有关,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HBV感染、黄曲霉毒素、亚硝胺类、偶氮苯类化合物有密切关系;营养不良和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本病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和体征,甲胎蛋白检查为目前诊断肝癌最具特异性的检测方法。铁蛋白、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均可增高。B型超声波检查、同位素肝扫描对肝内占位性病变有定位诊断价值。还有腹腔镜,肝穿刺,X射线检查、CT、MRI、血管造影以及腹水脱落细胞的检查等。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高发人群进行AFP普查,佐以肝CT、血管造影,可发现无临床症状的小肝癌。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早期患者首选手术切除,中晚期患者采用局部放射治疗、化疗、肝动脉栓塞疗法,肝动脉插管药物灌注治疗,冷冻疗法和免疫治疗。
本病在中医临床中多属于“症积”、“肝积”、“痞气”、“臌胀”、黄疸”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情志抑郁,气机不畅,肝失疏泄,故见上腹胀痛,胃纳减退,苔腻,脉弦细;气滞血瘀,血行受阻,日积月累,故见胁下有积,胀痛不适,倦怠乏力,面色黧黑,消瘦,苔腻,舌质紫暗,脉细涩;脾虚生湿,湿郁化热,热毒内蕴,故见黄疸,发热,齿衄;臌胀,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临床疗效]采用纯中药治疗本病102例,治愈5例,生存1年以上65例,3年以上21例,5年以上1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