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医案心得 > 正文 >>

生活处处有中医

李灿东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中医药来源于中国劳动人民同疾病做斗争经验的总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世界上没有一种医学比中医学更贴近民众的生活。中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传统文化这一根纽带,把中医的理论、临床实践和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中医的影子。例如:大多数蔬菜瓜果可以养阴生津,也可以清热;川椒、生姜可以调味,还可以温中散寒,这些食物都具有治病的功效。但是,即使是食物,使用不当也会致病,如吃太多生冷瓜果容易拉肚子,因为这些瓜果性凉;吃太多辣椒容易上火,因为辣椒性热。现在,连外国朋友到中国都会问:“这种水果是‘阴的(凉性)’还是‘阳的(温性)’?”

这样的例子很多,在民间也习以为常,特别是在过去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有些东西信手拈来就可以治病,用起来也很方便,一般的伤风感冒、头痛脑热在家里就可以解决。

传说唐代名医孙思邈,有一次外出行医遇到兄弟二人,他们跪在他面前,求他救救他们的父亲。据说其父已有两天不能排尿,痛苦不堪,家人焦急万分。孙思邈随他们来到家里,见院内小葱长得正旺,随手揪下一根葱叶,经病人尿道插入,很快病人排尿成功。再经过一段时间的草药治疗,病人恢复了健康,全家人感激不尽。孙思邈就地取材,为病人实施导尿术,在当时被传为杏林佳话。这一技术比西方早用了1000多年。

一位同事怀孕了,检查时发现“胎位不正”,她很紧张,一位针灸老师告诉她:“只要回家用艾条灸足趾上的至阴穴就行了。”她不敢相信,可一试,胎位果真就这么转过来了。类似的例子并不少见,过去,很多家里的老年人,虽然没学过中医,却懂得如何养生,或者用一些简便的方法治疗部分常见病。

前几年,《大长今》等韩剧风靡全中国,特别是剧中的药膳和许多简便的治疗方法令人印象深刻。当时韩国民间每个家庭都备有一个小药箱,箱里针、药、艾条等一应俱全,有什么小毛病就拿出来应急处理一下。许多人对此羡慕不已,可是又有几个人会想到,这些传统的方法可都是从我们老祖宗那儿学去的啊!

中华民族有几千年养生保健的理论和实践,直到今天,民间的许多健康习惯和谚语都和中医息息相关,比如“冬吃萝卜夏吃姜,不找医生开处方”、“早晨的生姜暖胃肠,晚上的生姜如刀枪、“早上的盐汤如参汤,晚上的盐汤赛砒霜”、“冷水洗脸皮肤健康,热水洗脚胜过吃药,晚上热水烫脚胜吃安眠药”等等。可见,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深深地刻下了中医的烙印。中药的药性有寒、热、温、凉之分,同样食物也有寒、热、温、凉之别,很多中国人或多或少知道,吃什么食物会上火,吃什么能去火。

中国饮食同样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自古以来,药食同源,许多中药本身就是食物,如八角茴香、佛手、白果、葱、姜等。药膳是中医药文化和饮食文化的完美结合,所以就有了中国人特有的药膳。食物可以治病,如羊肉补虚,配合其他药物就变成治病的良方,张仲景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就是一剂名方;在炖鸡汤时加一些药物如四物汤、人参等,既有调味的作用,又有滋补的功效。直到现在,在我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人们依然习惯于喝这些带着药香味的鸡汤,韩国的“高丽参鸡汤”也一直是一道名菜。因此,在人们追求健康的今天,适应自然规律,根据个体需要或者地区、时令、季节的特点,制作药膳来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是一种十分有益的养生和防治疾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