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易水学派”鼻祖金代张无素
中医“易水学派”强调因病、因时、因境施治,不惟古方,注重扶正。这一辨证理论的创始人就是金代名医张元素。张元素字洁古,号易老,易州五廻县军事村人。唐宋时,易州西部有五廻县,冶所在今西古县村西,元代裁撤。军事村始建于战国,明代因其地处燕国名将秦开所筑的内长城北端,毗邻水道,改村名为“水口村”,沿用至今。
张元素生卒年月不详。据保定易县名医马永祥先生考证,他生活于十二世纪,概生于金世宗完颜雍大定(1161年)初年,卒子金末元初之际。张元素8岁赴童子经学之试,得中,27岁赴经义试,登科。因试卷中犯了金章宗完颜琚的庙讳而黜贬落第。自此倦怠仕途,回家潜心医学研究。《金史》记载:他对医学书籍博闻强记20余年,但在施治实践中却与人不分高下,为此经常焦虑。有天夜晚“梦人柯斧长錾,錾心开窍,纳书数卷于其中,见其题为《内经主治备要》。骇然惊悟,觉心疼,以为凶事,不敢语人,自是心目洞彻,便为传道轩岐指秦越也。”用现在的眼光看,“神人赠书”是他不分昼夜诵读揣摩、灵感显现的结果。自此茅塞顿开,渐而形成了自己的医学观点和施治主张,他认为“运气不齐,古今异轨,古方今病不相能也。”提出根据气候变化、患者体质壮弱、贫富环境而临症灵活用药,化裁古方自制新方的理念,对一般内—科杂症,他则根据脏腑标本寒热虚实归纳用药,在药物效用的掌握上,倡导“执简驭繁”,强调对药物性能要深刻研究,提出了药物气味的升降沉浮作用以及药物归经的许多独到见解。
同朝名医刘守真对他的观点十分蔑视。有一天刘守真得了伤寒病,给自己开药方时,自恃手法高明,竟然下了一味反药,闹得头疼脉紧,呕恶不食,数日不愈。弟子及家人手足无措,请来张元素帮助诊冶。张元素到后,刘守真面向墙壁不看他一眼。张元素为他诊脉后问:“先生服过反药?”刘守真说“是。”张元素说:“你用的反药味寒,走太阴,伤了你的阳气,我给你开剂药吧。”用药后刘守真很快痊愈,对张元素的医术称赞不已,此后张元素开始名满天下。
张元素先后撰写了《医学起源》、《珍珠囊》;《脏腑标本药式》、《药注难经》、《医方》等著作,后人搜集整理了《洁古家珍》一卷,分别就风、破伤风、疬风、伤寒、咳嗽、吐、热、瘴眼、衄血、消渴、疮疡诸病症进行了病例分析,并列举了很多平正可取的药方。
受其影响并承继他医学观点的有李明之、王好古、罗天益等,他们与张元素并称为“金元四大家”,形成了“易水学派”。李明之尽得其学,著有《脾胃论》等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使“五运六气为医学界临症准绳”延续近千年。
由于金元以前佛老玄学泛滥,中医囿于世俗,因循守常,不思达变。张元素能够有“运气不齐,古今异轨”的见解,实属难能可贵。因而后人不仅尊他为“易水学派”鼻祖,还称他为“医学改革家”。明代李时珍称赞他“大扬医理,灵素而下,一人而已”。《华笑顾杂笔》说有了“金元四大家”,“医道于是乎中兴”。
据考证,张元素家为易州望族。他弟兄3人,长兄名元泰,仲兄名元和,元素最幼。创立“易水学派”后,他曾被保荐为涿州学正。他的儿子叫张璧,号云岐,秉承家学;也享有盛名。张元素功存后世,金史有传,方志也有记略,逝世后葬于故里张氏祖茔。到了元代,他的子孙迁到外地。现在水口村仍有张氏数十户,均为他两个哥哥的后代;作者就此采访易县老中医师时,有人说民国期间,易县城救济院曾悬挂他的画像,四时仍有人祭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