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专家谈流感预防:不宜推荐全民接种疫苗
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姜庆五教授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种最佳时间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由于流感病毒的抗原多变异,流感疫苗效果有限,免疫不持久,因而除少数几种人有接种的必要外,不适宜全民接种流感疫苗。
不同人群受感染机会不同
姜庆五教授介绍说,飞沫传播是流感传播的最基本和主要途径,但流感病毒在外环境中只能存活30分钟,而且病毒抵抗力不强。在流感流行季节,开窗通风仍然是重要的预防手段。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由于不同人群受到不同变异程度流感病毒的感染机会不同,人群的免疫状态也极不相同。一般年龄越大,抗体谱愈广,发病率趋向降低,老年人由于经历各种亚型病毒的多次攻击,在免疫上得到强化,因而易感性一般较低。人感染流感病毒后,所产生的抗体可维持1~2年。不同人群的免疫水平不同,发病水平也不同。不同地区的人群免疫状态也有显著差别,一般是大城市居民经常受到不同变异株的反复刺激,抗体水平较高,只有当抗原发生较大变异时才发生流行;而农村人群暴露于流感病毒变异株的机会较少,抗体水平较低。但是当出现抗原转变而形成新亚型时,人群普遍易感则发生大流行,在大流行中绝大多数人因感染而获得免疫,随着抗原漂移毒株的反复感染,人群免疫力愈来愈广,新亚型变种流行规模逐渐缩小,当人群免疫占主导地位时,流行进一步减弱直至终止,直至再出现新的亚型。
疫苗不宜推荐全民接种
姜庆五指出,免疫系统对疫苗需要6~8周才起反应,所以疫苗必须在流感季节到来之前接种,最佳时间为10月中旬至11月中旬。但是由于流感疫苗的效果有限,而且免疫不持久,不易推荐作全民接种。而且SARS与流感不是一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接种流感疫苗不能预防SARS。
人对未曾感染过的流感病毒普遍易感,且无男女性别差异。而新生儿和婴幼儿因缺乏局部免疫,来自母体的特异性抗体又较少,因此其易感性较高,感染后症状较重,病死率高;但对于新变异毒株,成人与婴幼儿的易感性相同。
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取决于疫苗接种者的年龄和免疫功能状态及疫苗中的病毒株与流行病毒株匹配的程度。当疫苗和流行病毒抗原匹配良好时,流感疫苗在65岁以下的健康人群中可预防大约70%~90%的疾病发生。老年人和患有某些慢性疾病或免疫功能不全的人接种后抗体滴度比健康成人低,他们对流感相关上呼吸道感染仍保持易感,但疫苗对预防下呼吸道病变和并发症仍有效,因此可减少住院率和死亡率。
目前应用的疫苗多为失活的流感病毒疫苗,疫苗中包含有三种病毒株(两种甲型,一种乙型),具体构成是由国际性的监控网络根据对流行病毒株的跟踪鉴定,推荐给疫苗制造商,代表即将流行的流感病毒。
流感疫苗重点接种对象
姜庆五认为,有几种人是流感疫苗的重点接种对象:
(1)流感并发症的高危人群:①≥50岁人群及慢性病患者;②患慢性肺或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哮喘)的成人和儿童;③前一年因患慢性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肾功能障碍,血红蛋白病或免疫抑制(包括由药物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而需定期随访或住院治疗的成人和儿童。(2)患流感高危人群的人:①内科医护人员及其他同时在医院和院外护理者;②高危人群的生活护理员及向高危人群提供家庭护理的人员;③高危人群的家庭成员(包括儿童)。(文/龚卫 姜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