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辈出多才艺,流派林立竟争辉
浙江人杰地灵,尤以明清为最。人才济济,代有名家。古今文献记载,浙江在中国医药发展史上,对世界或全国有影响的医家,约占四分之一。如东汉的王充、魏伯阳,南北朝的徐道度、徐之才、姚菩堤;晋唐的日华子、陈藏器;宋代的朱肱、王执中;金元的朱震亨、滑寿;明朝的张景岳、陈司成、胡璞;清代的王孟英、俞根初、雷少逸等等。说明浙江名贤辈出,在阐发中医药学术方面,真可谓千峦叠秀,百花争艳,丰富多彩。
浙江历代医家供职太医院者多,御医多,任医官者多。仅明代就有御医20多人,太医院院判、吏目30多人。这无疑加强了浙籍医家在政府中的地位和在全国的影响。医、官相兼现象更为明显,如王纶为明弘治进士、礼部郎中,张时彻为明嘉靖癸末进士、南北兵部尚书,张景岳为世袭绍兴卫指挥使,孙冶让曾任清同治刑部主事,至于任府、县官吏的医家则更多。这种状况有益于巩固官方对中医药的支持,对浙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浙江医家多才多艺,医文并茂,如张遂辰为晚清著名诗人,戴笠精通佛学,陆忻为清代著名“西冷十子”之一。书画家徐渭,史学家朱彝尊,朴学大师俞樾等又都精于医道。这种现象有利于中医药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吸纳。
浙江医学流派林立,学术研究活跃,曾经产生了以王充、魏伯阳、黄凯钧等为代表的“养生学派”;以马莳、张卿子、俞樾等为代表的“医经学派”;以朱肱、陶华、柯琴、徐彬、俞根初等为代表的“伤寒学派”;以王孟英、吴贞、茅钟盈、雷少逸等为代表的“温病学派”;以日华子、陈藏器、赵学敏、吴仪洛为代表的“本草学派”;以张景岳、赵献可、高鼓峰、冯兆张等为代表的“温补学派”;以朱丹溪、戴思恭、魏之绣等为代表的“养阴学派”;以王执中、滑寿、高武等为代表的“针灸学派”;以张山雷、陈无咎等为代表的“中西汇通派”……。医家之间的相互探讨渐成风气,如绍兴名医赵晴初常与同邑张畹香、樊开周、陈载安、桐乡陆定圃、乌程汪谢程等医家信函往来讨论医术,甚至互邀会诊疑难病症。这些举措显然有益于医家之间的交流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