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医案心得 > 正文 >>

看病时你一定注意三个细节

“做聪明的病人,就是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一位资深内科医生指出,医疗也是权利义务关系,聪明的病人应该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权利与义务。

看个门诊的时间可能只有匆匆三五分钟,因此如想获得理想的医疗服务,聪明的消费者,应该在看病前、看病中、看完病后,学习把握几个原则。

第一步 看病前的聪明原则

看病前多想想

你是不是常会在踏出诊疗室或离开医院后,才猛然想起:“糟糕,我忘了跟医生说……”或是当医生问诊时,你常常一问三不知,怎么也想不起来?建议你不妨在看医生前,先想想,甚至可以先写下来:

1.个问题什么时候第一次发生?

2.发生问题的明确部位在哪里?

3.你现在觉得怎样?多久的时间会觉得不舒服?不舒服感持续多久?(明确说明)

4.这个问题带来什么症状?

5.在什么状况下会发生这个问题?什么情形下,这个问题就好多了或是没了?

6.为什么你会觉得自己有这个问题?是不是有这方面的家族病史?

第二步 看病中的聪明原则

如何看对医生选对科

面对医疗系统分科愈趋精细,专科下又分次专科,层层分化,一般人进大医院看病,就如同走入迷宫,很可能一下子就迷失方向、头昏眼花了,更别提要他明确知道自己该挂哪一科。

一些大型综合型医院的内科门诊,又细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肾泌尿系统、血液病、内分泌系、关节炎及风湿症、新陈代谢、感染症、神经及脑血管障碍、气喘过敏症、高血脂、职业与环境病、肾及高血压、肿瘤咨询、心律调节器等,繁繁复复有10多科,令人傻眼。

而病友如果一开始就判断失误看错科,七转八折,但最终还是被转到正确的科别,身体没有受到什么伤害,也就罢了。最可怕的是,有许多病人看错科,也延误治疗时机。

有位病友最初因神智恍惚,被家人送去看精神科,接受电疗许久,人依然神智不清,才被转去看过敏免疫风湿科,最后才发现是因罹患红斑性狼疮,侵害到脑部神经系统,并非精神病,而徒留遗憾。

陈小姐有一天在上班时,突然肚子痛,只好跑到公司旁的一家妇科为主的医院就医。没想到医生一听她说是肚子痛,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妇科问题,就叫她脱裤子,要作妇科内诊,陈小姐吓一大跳,赶紧拒绝。隔天,陈小姐再到另一家医院挂内科,一照X光,才发现原来是因肠子里的宿便过多,引起腹痛。

一旦面对林林总总的分科,只好乱枪打鸟,勇敢地试试,先看这科,如治不好,再换那科。这样很容易贻误病情。

别让问的权利睡着了

许多病人因为不懂医学知识,纵使心理有许多疑问,往往不敢开口。但其实病人应该多问,不仅可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才能对自己的生命更安心。病人需要常跟医师沟通,多问问题,有怀疑就发问。愿意回答你的就是一个好医生,如果任凭你怎么问,都不回答的,就是没办法跟你配合的医生。

聪明的病人甚至会做笔记、小抄,把自己的疑问或身体的重要状况,一一条列,等见了医生,就可把握短暂的看诊时间,充分表达需求。

清楚描述自己的问题

病人最主要的责任是,把来看医生的问题一五一十详细地告诉医生。有医生打了个比喻:医生诊断一个疾病,就像在一条马路上开车,一开始不知道这条马路要通往何处,等路标一一出现,指示愈来愈多后,才恍然大悟。所以病人愈能清楚描述他的问题,就愈能帮助医生下判断。

有病人在看病时隐瞒实情,故意考医生,想看看医生的能力如何。针对这种情形,有医生指出,医生是搜集整理归纳资料的人,病人应该把知道的事说出来。

不过,当清楚描述自己的情况时,也要注意别自找病因,否则医生可能就照着你所说的,下错诊断。

30岁出头的陈先生日前打完球后,因胸口疼痛去看医生,他心想可能是运动伤害的缘故,所以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医生,医生也就以为是运动伤害,开了几天的止痛药给他。但陈先生吃了药后,人却一直发烧,两个星期后再跑去看医生,一照X光,才发现是横隔膜感染,赶紧住院治疗。

尊重专业不自作聪明

如果问医师最讨厌什么样的病人,自作聪明的病人一定名列前茅,他们的症状包括:不听医嘱、自行增减药量、乱要求开药、作检查等。

在北大深圳医院心理诊室,医生问一位太太有没有按时吃抗忧郁药,这位太太很肯定地回答有,又说只要觉得心情恶化就马上吃药。医生听了有点啼笑皆非,告诉她这药是吃长期的,一天吃两次,不是“变天”就吃。

第三步 看病后的聪明原则

把检查结果记录保存下来

病人就诊时如能提供过去一些基本检查的背景,例如做过什么检查、结果如何、为什么做这个检查等,可以让医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检查,不必重新再走一次冤枉路。甚至,病人还可以把吃了什么药、有何反应等记下来;如在别的地方看病,也可带着其他医生开的药袋赴诊,对医生的诊断也有帮助。

另一方面,懂得保存就诊的资料,也是保护自我权益的做法。消费者维权部门指出,在处理消费者投诉医疗纠纷案件中,常发生资料留存的困难。有些病人向消委会求援时,所写的几十张申诉书中,可能都只是情绪性的字眼,而无法具体说明就医当时的情况。

听听第二位医师的专业意见

多位医师强调,医疗品质参差不齐,病人也不能一味地相信医师或医院,有时也要懂得寻求“第二位医师的意见”(即第二种意见)。

例如,当你看病已有一段时间,病情却没有很好的改善,而医生又没有其他的治疗办法时;当严重疾病须面对重大手术,或费用昂贵的手术时,或当你被要求参与临床试验时,你都可以考虑是否该听听其他的声音。

至于该找谁问,做二度确认呢?公共卫生研究专家建议,第二个医师的专业程度,应起码不低于第一个医师。如果这两个医师的意见不一,也是以专业程度不低于第二个医师的标准,来寻找第三个医师表达看法。但是问了第二个意见后,要再跟原来的医师讨论。如果他是个好医生,他会以开放的态度,帮你评断另一个医师说的有没有道理。

结束看诊前,你可以问医生

1.为什么要吃这个药?这药是治什么的?

2.怎样才能知道药有没有效?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3.还有其他可行的治疗方式吗?

4.药要吃多久?需要不断追踪治疗效果吗?(第4个问题特别重要,因为一般医师常忽略,没有告诉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