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医案心得 > 正文 >>

脉象类比和相兼

(一)相类脉比较

在常见脉象中有些脉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必须加以鉴别,下面从位、数、形、势、律五个方面作鉴别:

1.脉位类比较

脉位居中,不浮不沉谓平脉。

浮脉脉位浅显,轻按即得;浮大中空,有边无中为芤脉;浮大无力,不任重按为虚脉;浮软细小为濡脉;浮大有力为洪脉;浮弦中空,如按鼓皮为革脉;浮而散乱,按之无力为散脉。

沉脉脉位深沉,重按始得;更深于沉、紧贴于骨为伏脉;沉而弦长实大者为牢脉;沉而软小为弱脉。

2.脉率类比较

一息四至,闰以五至为平脉。

数脉为一息五至以上;疾脉为一息七至;促脉为数而时止;动脉为滑数而短。

迟脉为一息三至;缓脉为一息四至,稍快于迟。

3.脉形类比较

脉形包括脉道粗细、脉形长短、脉象流利度和脉管的紧张性。

洪脉与大脉、实脉 浮大有力,来盛去衰,如波涛拍岸之势为洪脉;脉宽倍于寻常为大脉;脉长大有力,浮沉皆然为实脉。

芤脉与革脉 浮大中空,如按葱管为芤脉;浮大搏指,弦急中空,如按鼓皮为革脉。

细脉与濡、弱、微脉 脉细如线,应指显然为细脉;浮细而软,轻取即得为濡脉;极沉细而软,重按乃得为弱脉;细极软,似有若无者为微脉。

长脉与弦、牢、洪、实脉 脉动应指超逾三部为长脉;端直以长,如按琴弦为弦脉;长而沉实弦为牢脉;长而来盛去衰为洪脉;脉长而大,举按有力为实脉。

短脉与动脉 脉动应指不及三部为短脉;短而滑数者为动脉。

4.脉势类比较

脉来无力,按之无根或脉势空虚为虚脉。广义虚脉包括濡、弱、微、缓、虚、散、芤、革等脉。濡、弱、微、缓等脉都有脉势弛缓而无力的特征;虚、散、芤、革等脉有浮大无根或中空,脉势空虚的特点,其不同点可以参考其他脉类比较。

脉来三部举按均有力,脉势实满为实脉。广义实脉包括洪、长、实、弦、紧、牢类脉有力。不同点是实脉长大有力,浮沉皆然,来去俱盛;洪脉浮大有力,来盛去衰;长脉超逾三部,而脉力逊于洪、实脉;弦脉端直以长,应指有紧张感,但脉宽、脉力皆不及洪、实脉。

脉势往来流利为滑、数、动脉;数脉频率快,一息五至以上;滑脉往来流利圆滑,如珠走盘;动则短而滑数,厥厥动摇。

5.脉律类比较

脉象节律异常如促、结、代、涩、散脉,主要区别在于促脉数而时止,止无定时;结脉缓而时一止而复来,止无定数;代脉缓而时止,止有定数;脉律不齐,似止非止,往来艰涩,形态不匀为涩脉;脉律不齐,浮散无根为散脉。

(二)相兼脉

相兼脉的主病往往是各个脉所主病的总和,现将临床常见的相兼脉及其主病列举如下:

浮紧脉:主外感寒邪之表寒证,或风寒痹病疼痛。

浮缓脉:主风邪伤卫,营卫不和的太阳中风证。

浮数脉:主风热袭表的表热证。

浮滑脉:主表证挟痰,常见于素体多痰湿而又感受外邪者。

沉迟脉:主里寒证。

沉弦脉:主肝郁气滞,或水饮内停。

沉涩脉:主血瘀,尤常见于阳虚而寒凝血瘀者。

沉缓脉:主脾肾阳虚,水湿停留诸证。

沉细数脉:主阴虚内热或血虚。

弦紧脉:主寒主痛,常见于寒滞肝脉,或肝郁气滞,两胁作痛等病证。

弦数脉:主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肝阳上亢。

弦滑数脉:多见于肝火挟痰,肝胆湿热或肝阳上扰,痰火内蕴等证。

弦细脉:主肝肾阴虚或血虚肝郁,或肝郁脾虚等证。

滑数脉:主痰热、湿热或食积内热。

洪数脉:主气分热盛,多见于外感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