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毛鼠尾草果
【 拼音注音 】
Zhān Máo Shǔ Wěi Cǎo Guǒ【 来源 】
药材基源:为唇形科植物粘毛鼠尾草的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via roborowskii Maxim.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一海拔2500-3700m的山坡草地,沟边阴处,山脚山腰。
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原形态 】
粘毛鼠毛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90cm。根长锥菜,褐色。茎密被有粘膜的长硬毛。叶对生;叶柄长2-6cm,被粘腺的长硬毛;叶片戟形或戟状三角形,两面被粗伏毛,下面尚有浅黄色原点。轮伞花序4-6花,上部密集下部疏离组成顶生或腋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形,二唇形,上唇三角状半圆形,下唇齿三角形;花冠黄色,长1-1.3cm,外面被疏柔毛,内面离冠筒基部2-2.5mm有不完全的疏柔毛毛环;花丝长约4mm,药隔长约4mm,上下臂近等长。小坚果倒卵圆形,暗褐色,光滑。花期6-8月,果期9-10月。
【 功能主治 】
滋肾补肝;明目。主产后体虚;乳汁不足;视物昏花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6-15g。
【 摘录 】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