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叶
【 拼音注音 】
Tónɡ Yè【 别名 】
白桐叶(《本草经集庄》)。
【 出处 】
《本经》
【 来源 】
为玄参科植物泡桐或毛泡桐的叶。
【 化学成分 】
毛泡桐叶含熊果酸,并含糖甙及多酚类。
【 药理作用 】
熊果酸不仅在化学上与齐墩果酸相近,作用也相近,为皂甙元,可作乳化剂用于制药或食品工业,对人或动物并无毒性。对水、盐代谢无明显作用。曾有人报告,与山楂酸之合剂能扩张冠状血管,可治疗冠脉循环及心功能不足,但也有人认为对冠状血管并无特异作用,而是由于其不溶于水,因而静脉注射后在体内形成小颗粒,伤害了肺脏,引起机体的各种反应。
【 性味 】
①《本经》:"味苦,寒。"
②《别录》:"无毒。"
【 功能主治 】
治痈疽,疔疮,创伤出血。
①《本经》:"主恶蚀疮着阴。"
②《纲目》:"消肿毒,生发。"
【 用法用量 】
外用:以醋蒸贴、捣敷或捣汁涂。内服:煎汤,0.5~1两。
【 复方 】
①治痈疽发背大如盘,臭腐不可近:桐叶醋蒸贴上,退热止痛,渐渐生肉收口。(《医林正宗》)
②治无名肿毒:泡桐花或叶、醉鱼草各五钱。捣敷。(江西《草药手册》)
③治白喉:霜打泡桐叶一两。水煎,红糖一两冲服。(《河南中草药手册》)
④抬人须鬓秃落不生长:麻子仁三升,白桐叶一把。米泔煮五、六沸,去滓,洗之。(《补缺肘后方》)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