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中医药材 > 正文 >>

双飞蝴蝶

《全国中草药汇编》:双飞蝴蝶

【 拼音注音 】
Shuānɡ Fēi Hú Dié
【 别名 】

须参、七层楼、土细辛、一见香

【 来源 】

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双飞蝴蝶Tylophora floribunda Miq.,以入药。秋冬采挖,洗净晒干。

【 性味 】

辛,温。有小毒。

【 功能主治 】

祛风化痰,通经散瘀。用于小儿惊风,白喉,支气管炎,月经不调,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 用法用量 】

2~3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 摘录 】
《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双飞蝴蝶

【 拼音注音 】
Shuānɡ Fēi Hú Dié
【 别名 】

蝴蝶草、鹞子草(《南宁市药物志》),蝴蝶风(《广西中药志》)。

【 出处 】

《广西中药志》

【 来源 】

为豆科植物蝙蝠草全草。夏、秋季采,晒干或鲜用。

【 生境分布 】

生于山坡草地或灌木丛中。分布广西、广东等地。

【 原形态 】

直立草本。茎纤细,高50~90厘米,上部有细绒毛。叶互生,通常为3小叶,有时仅1小叶;小叶半月形、菱形或蝶形,长1~1.5厘米,宽6~10厘米,先端阔凹状,墓部宽楔形,侧脉3~4条,中肋在顶端延伸成小刺尖;两侧小叶较小,斜倒三角形,先端截形,有小刺尖。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9~18厘米,有时组成圆锥花序;花梗有短柔毛,较萼短;萼阔钟状,花后膨大,萼齿5枚,卵状披针形;花冠蝶形,不伸出萼外,旗瓣宽阔,龙骨瓣钝;雄蕊10,2体;雌蕊1,子房细圆柱形,花柱丝状,柱头头状。荚果4~5节,折叠藏于宿存的萼筒内,每节有种子1颗。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

【 性味 】

①《南宁市药物志》:"甘微辛,平,无毒。"

②《广西中药志》:"辛,凉。"

【 功能主治 】

①《南宁市药物志》:"舒筋活络,调经去瘀。浸酒服能强壮筋骨;煎水服治倒经。叶:外敷治跌打,接骨。"

②《广西中药志》:"活血祛风,散瘀消肿,止痛,解蛇毒。治跌打,风湿骨痛,蛇毒,痈疮。"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3钱;或浸酒。外用:捣敷。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双飞蝴蝶

【 拼音注音 】
Shuānɡ Fēi Hú Dié
【 别名 】

蝴蝶草、鹞子草、蝴蝶风、

【 英文名 】
Herb of Common Christia
【 出处 】

出自《广西中药志》。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蝙蝠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ristia vespertilionis(L.f.) Bahn.f.[Hedysarum vespertilionis L.f.;Lourea vespertilionis(L.)Desv.]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草,洗净,鲜用,或扎成把晒干。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生于旷野草丛灌丛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 原形态 】

蝙蝠草 直立草本,长15-45cm。常由基部开始分枝,茎纤细,上部稍被微毛。叶互生,小叶通常为3,有时1片,顶生小叶较大,叶片菱形或长菱形,宽为长的4-6倍,长8-15mm,宽5-9cm,先端近截平而微凹状,基部阔楔形,有3-4条侧脉,侧生小叶较小,叶片倒心形,不对称,长8-15mm,宽15-20mm,先端截形,有短尖,基部楔形,上面无毛,下面有短柔毛,侧脉3-4对。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5-15cm;花梗极短,花后增长至3-4mm,花稀疏;花萼杯状,萼片5,有柔毛,花后增大,长达8-12mm,有极明显的网脉;花冠蝶形,不伸出萼外;雄蕊10,二体;子房长圆形,花柱内弯,线形。荚果有4-5个节,每节有种子1颗。花期3-5月,果期4-7月。

【 归经 】

肝经

【 性味 】

甘微辛;平;无毒

【 功能主治 】

活血祛风,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喉蛾,肺热咳嗽,痈肿疮毒,毒蛇咬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9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 各家论述 】

1.《南宁市药物志》:舒筋活络,调经去瘀。浸酒服能强壮筋骨;煎水服治倒经。叶:外敷治跌打,接骨。

2.《广西中药志》:活血祛风,散瘀消肿,止痛,解蛇毒。治跌打,风湿骨痛,蛇毒,痈疮。

【 摘录 】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