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中医药材 > 正文 >>

露兜竻心

《中药大辞典》:露兜竻心

【 拼音注音 】
Lù Dōu Lè Xīn
【 出处 】

《本草求原》

【 来源 】

为露兜树科植物露兜树叶芽

【 性味 】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甜,性寒。"

②《本草求原》:"甘平,微寒。"

【 功能主治 】

清热,凉血,解毒。治麻疹,发斑,丹毒,暑热症,牙龈出血,恶疮,烂脚。

①《生草药性备要》:"消风,散热毒疮,止血生肌,同白豆捶烂敷患处。"

②《本草求原》:"凉血,止血,生肌,散热毒。治麻疹、斑、丹、恶疮。"

③《陆川本草》:"治心肺热,心躁,小便黄赤。"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3~6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 复方 】

①治远年烂脚有虫:路兜竻心,和黄豆捣烂敷之。虫山即愈。(《岭南采药录》)

②治溃疮有腐骨:路兜竻薳捣烂敷患处,能拔出之。(《岭南采药录》)

③清心退热,止烦躁:路兜芳心一两,赤小豆一两,灯心草三扎,竹卷心十五条。水煎服。(《陆川本草》)

【 摘录 】
《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露兜竻心

【 拼音注音 】
Lù Dōu Lè Xīn
【 英文名 】
leaf bud of Thatch screwpine
【 出处 】

出自《本草求原》。

【 来源 】

药材基源:为露兜树科植物露兜树的嫩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ndanus tectorius Soland.

采收和储藏:春季采收,晒干。

【 生境分布 】

生态环境:喜生于村旁、路边、山谷、溪边及滨海地区。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 原形态 】

露兜树,常绿分枝灌木或小乔木,常具气生根。叶簇生于枝顶,革质,带状,长约1.5m,宽3-5cm,顶端渐狭成一长尾尖,边缘和背面中脉上有锐刺。雄花序由数个穗状花序组成,穗状花序无总花梗;佛焰苞长披针形,近白色,长12-26cm,宽1.5-4cm,先端尾尖;雄花芳香,雄蕊常为10余枚,多可达25枚,着生于长达9mm的花丝束上,呈总状排列;雌花序头门面,单生于枝顶,圆球形;佛焰苞多数,乳白色,长15-30cm,宽1.4-2.5cm,边缘具疏密相间的细锯齿;心皮5-12枚合为1束,中下部联合,上部分离,5-12室,每室有1粒胚珠。聚花果大,向下悬垂,由40-80个核果束组成,幼果绿色,成熟时橘红色。花期8月,果期9-10月。

【 归经 】

心;肝经

【 性味 】

味甘;性寒

【 功能主治 】

清热;凉血;解毒。主感冒发热;中暑;单麻疹;发斑;丹毒;心烦尿赤;牙龈出血;阴囊湿疹;疮疡

【 用法用量 】

内服:煎汤,10-18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 复方 】

①治远年烂脚有虫:路兜力心,和黄豆捣烂敷之。虫出即愈。(《岭南采药录》)②治溃疮有腐骨:路兜力蓬捣烂敷患处,能拨出之。(《岭南采药录》)③清心退热,止烦躁:路兜力心一两,赤小豆一两,灯心草二扎,竹卷心十五条,水煎服。(《陆川本草》)

【 各家论述 】

1.《生草药性备要》:消风,散热毒疮,止血生肌,同白豆捶烂敷患处。

2.《本草求原》:凉血,止血,生肌,散热毒。治麻疹、斑、丹、恶疮。

3.《陆川本草》:治心肺热,心躁,小便黄赤。

【 摘录 】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