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黄连
《中药大辞典》:刺黄连
《陕西中草药》
为小檗科植物假豪猪刺的根及茎皮。夏、秋采收。
生于沟旁、河岸或山坡。分布陕西、甘肃、湖北、四川。
常绿灌木,高0.5~1.5米,茎直立,灰黄色,具棱;刺分3叉,长1~2.5厘米。叶簇生,厚革质,坚硬,长圆状披针形,长3.5~8厘米,宽1~2.5厘米,边缘具刺毛状锯齿,中脉明显。花黄色,5~15朵簇生刺腋;萼片6,下有小苞片2~3;花瓣6;雄蕊6,花药开裂;子房上位,1室,有胚珠多颗。浆果倒卵状长圆形,红色,被白粉,有种子2粒。
苦,寒。
清热消炎,消肿止痛。治肝炎,口舌生疮,小便淋痛,烫伤。
内服:煎汤,3~5钱。外用:研末调敷。
《中华本草》:刺黄连
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药材基源:为小檗科植物黄叶十大功劳、鄂西十大功劳和蒙自十大功劳的根和茎。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Mahonia flavida Schneid.2.Mahonia decipiens Schneid.3.Mahonia hancockiana Takeda.
采收和储藏:四季均采,根:除去须根,洗净泥土,晒干茎:除去残叶、杂质,晒干。
生态环境:1.生于山坡、路边旁或树林中。
2、生于海拔850-1500m的山灌丛中。
3.生于山坡、路旁灌木丛中。
资源分布:1.分布于云南。
2.特产于湖北西部。
3.分布于云南。
1.黄叶十大功劳 常绿灌木,高2m。根木质,灰白色,断面黄色。茎直立,树皮粗糙,灰白色。叶互生;羽状复叶,具柄;小叶通常5-9,革质,叶片披针形或狭披针形,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3-5个针状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面淡绿色。总状约序顶生,数个总状花序排成圆锥状,由芽鳞腋内抽出;萼片9,排成3轮;花瓣6,黄色。小浆果球形,熟时蓝紫色。花期4-5月。
2.鄂西十大功劳 常绿灌木,高1-2m。直径立,树皮黄色。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3-7;顶生小叶柄长2.5-4cm,侧生小叶无柄;叶革质,小叶卵形,长4-8cm,宽3-405cm,顶生小叶较大,长8-9cm,宽5-6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有4-6个刺状锯齿,两面暗绿色,具凸起而开放的叶脉。总状花序2-3个簇生,花序长5-6cm,小花梗长4-6cm;萼片9,3轮,卵形或长圆状椭圆形;花黄色,花瓣倒卵形,先端微凹,基基对密腺;雄蕊6;子房内含2个胚珠,有短花柱。花期8-9月。
3.蒙自十大功劳 常绿灌木,高2-3m,茎直立,不分枝。羽状复叶,叶革质,有小叶9-13;顶生小叶柄长1.5-2.5cm,较大卵形至长卵形,侧生小叶柄,较小,斜卵形,长4-8cm,宽2-4cm,先端尖,具刺,基部宽楔形或浑圆,边缘略反卷,具刺状疏齿。总状花序娄和枝丛于茎顶;花为3基数,黄色;子房具少数胚珠。浆果深蓝色,外被白粉。花期4-5月,果期6-7月。
肝;胃经
苦;寒
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黄疸;高血压;痨喇咯血;跌打损伤;牙痛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